人群定位被广泛应用于电商营销各环节,无论是品牌定位,还是产品开发、竞价广告等各环节,都离不开精准的人群画像。传统人群定位靠感觉,却难以避免“错位”的尴尬。本文将从实战角度解密大数据下的精准人群分析。
在淘宝/天猫做推广的都知道,推广所定向的人群越精准,效果越好,比如钻展人群设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money的效率,而搜索广告直通车也加入了搜索人群设置功能。但是人群组合的可能性太多,而传统的靠经验设定人群在大数据面前已经黯然失色,可以说,离开了精准的人群分析,精准营销将名不符实。再说开点,人群定位的适当与否,更是直接影响到品牌特色定位与产品线的设计等,进而部分的决定企业的成败。
如下图,直通车关键词推广新加入的搜索人群设置,将极大的提升推广的精准度。图中将推广受众巧妙地限定为经过精细分析的特定人群后,点击率提升了3倍,roi也直线上升。
达摩盘是阿里2013年推出的,是营销上对数据应用的一个飞跃,意义重大。还记得当年刚用时,开放测试的商家真正屈指可数,一开始用就给带来了很大的惊喜,当然一年多后的今天,它已经成熟多了。
达摩盘本来有个人群分析菜单,直接可分析各类用户的特点,不过新版这个功能给整合掉了。当然这个难不倒咱,我们想分析现有用户(180天内购买的顾客),那我们就先在dmp里建立现有用户的人群,然后用透视分析功能来看看。
这个人群画像,大家似乎在哪些地方见过?没错,以往一些工具也见过,比如江湖策,不过功能有限。从图中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我们的顾客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消费情况、职业等。
光看绝对数,是不够的,我们还要对比下大盘的数据:
看出什么问题来没?好吧,为了衡量人群的偏好度,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指标:tgi,即目标群体指数。tgi=【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 / 总体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】 × 标准数100
那tgi怎么理解呢?举例:假设有100个人,男的20个,女的80个,一起去逛商场到了内衣柜台,有2个男的和20个女的买了内衣那么,他们各自购买比例是多少?——男:2/20=10%;女:20/80=25%对吧?整体比例是多少呢?(2 20)/100=22%这样,tgi男:10%/22%*100=45tgi女:25%/22%*100=114可以看出,这个指标一是可以明白人群与整体相比,偏好度怎样(整体是100,男性只有45,那偏好度如何很明了吧?);二是,不同人群的对比,以女人与男人购买内衣来比较,那就是114/45=2.5倍的关系。
那按上面现有用户与全网用户的对比,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各项的tgi了。比如,图中女性的tgi是84%/36%×100=233,而男性只有17。想想看,如果我们推广的时候,对比下展现给女性客户与展现给男性客户,效果的高低值可能达到13倍(忽略其他因素的理论值)!同样,公务员为500,白领是243,而学生只有25,差别同样极为明显。本例中,人群偏好度非常明显的还有月花费金额、年龄等。想想看,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的这些考虑到我们的营销中去,是不是比原来精准太多?带给我们营销推广效果的提升那是立竿见影的事。
特别注意,店铺用户数据是会受你统计阶段的产品线、营销手段等影响的。有时候我们还想知道,我们的竞争对手等的相应人群数据,或者对不同的产品,分析不同的人群偏好等,来做参考。这里我们再结合dmp应用市场里的全景洞察工具来深入探讨下。
全景洞察是阿里巴巴帮助品牌商在营销场景下绘制消费群体图谱、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分析型产品;它能提供消费人群的人口特征数据和行为偏好数据。
上图是四个维度的分析结果,除此之外,还有消费层级、学历、淘宝级别、大区域、城市级别、省份、职业等维度的分析,以及购买时段的偏好度数据等。
特别注意,在人群分析里,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。哪个维度的偏好性特别明显,往往就是主要矛盾所在。比如,上面的数据,月消费金额和笔数的偏好度都非常明显,1000元以上的和月消费10笔以上的tgi都大于300,年龄段也非常清晰,以25~34岁具有较高的偏好度。
当然,全景洞察的人群研究功能还不止这些,在消费习惯里,还能根据大数据,找出你研究的人群对其他品类的喜好度等等方面的数据,方便你定位其他品类的人群,更多维度的识别你的目标人群。如下图,数据显示,买韩都衣舍连衣裙的人群,对家居拖鞋的整体偏好度是132,而这些人里,萱宜阁等品牌又会偏好度更高些,或者换个维度,她们也同时偏好于购买14~40元的家居鞋。不要小看这些跨类的人群分析,我们举例的是女装,是大类目,好处有时还看不明显,但当你的标的是较小众的类目时,这种跨品类的人群挖掘思路将非常有用。
全景洞察除了分别提供人口特征数据和行为偏好数据,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和人群标签采集,无论是分析还是应用,都非常灵活实用。
小结下,对于人群定位,我们是用感性的拍脑袋确定,还是用大数据来做决策支撑,优劣相信大家是明白的。so,用起来吧,精准营销,将不再是徒有虚名的概念,而是我们创造互联网奇迹的制胜利器。